昆明主城区高校去留后 大学迁离后的校址交易

云南·城事

   驻滇各大高校正逐渐退出昆明主城区,它们留下的大片地块成了地产商疯狂追逐的对象。高校原校址的再开发,是城市化、商业化大潮的一角。

  昆明市区9所高校都曾拍卖或置换自身在主城的用地。大量熟悉的校园正从主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小区、商业中心……城市文脉逐渐退出昆明主城,坚守的底线被收得越来越窄。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所在校区和云南大学翠湖校区,成了最后的坚守堡垒。   
  校址上的住宅商业蓝图
  昆明主城区内的高校逐渐迁至呈贡大学城,空出来的教学用地成了地产商疯抢的黄金地块。  
  “啪”的一声,拍卖师的槌子落下,云南艺术学院麻园校区4块地被拍出。距离上次高校卖地不过半年,昆明再次有高校地块被拍卖。论地段,位居一环内的云艺麻园地块恐怕是过去拍卖过的高校地块里,位置最好的地块之一。
  盘点昆明主城高校地块卖地趋势,不难发现,各大高校正逐步退出昆明主城区。
  在政府的主导下,云南大学置换杨浦校区;云南师范大学将龙泉校区低价卖与云南财经大学;财大自身则相继卖掉南校区和西校区。几乎同时,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简称广大)、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交通学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冶金学校)等高校多宗地块成功出让。而紧跟其后,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云南民族大学教场路校区也被拍出。查询未来土地用途,多数被规划为商住用地。
  “地段优越”被认为是这些高校用地遭抢的主要原因。云南财经大学房地产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洪教授指出,高校用地多数处于城市三环以内成熟区域,交通和配套条件很好。
  早在2012年,云艺就已拿出这块地拍卖,不过因为报名人数不够,导致流拍。这次价格自降3700多万元,以打包周边城中村改造的方式,被一家新注册的房企拍下。
  和所有被房企买走的校园一样,人们很快将看到这一地块上熟悉的校园消失。按照开发商的计划,云艺麻园校区将成为城市商业区和住宅社区,甚至还有高档酒店的规划。
  站在环城西路昆明医科大学(简称昆医)的铁栏往里望,偌大的坑替代了原来的足球场,一排爬满繁盛牵牛花的铁栏内院,基坑已经挖得很深,打桩机在坑里颤颤巍巍。而在去年冬天,这一排挂满牵牛枝蔓遗体的铁栏,还会有足球从那排居民楼的方向飞来。未来,在这里会有高楼拔地而起。
  目前,昆明高校中,除了财大的主心骨仍在主城外,其余高校都已重心外移。随着主城区各大高校文教功能逐步被取代,高校半公共用地变成商住用地,主城区文脉式微,曾经从这些高校毕业的学子们,未来很可能再也寻不到母校的踪迹。  

image

  
  债务压力下的多样选择
  漂亮的大学城集中落成的同时,各大高校也开始背负巨额债务。  
  昆明高校纷纷急着卖地,外界猜测,与高校负债不无关联。
  “每天一辆帕萨特开进银行。”有高校领导如此形容巨额贷款每天的利息

  “我们学校债务压力非常大,将近20个亿,一代人都将为此背负债务。”昆明一高校老师对都市时报记者说。
  “高校负债本身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分析认为,“目前国内高校还债途径有三个:一是政府买单,二是经营还款(包括校产和学费收入),三是土地资源置换。”在记者采访的昆明高校中,基本对前两者予以否定,但又为“置换土地还债”的说法罩上了层层迷雾。

  有的高校对此讳莫如深。只因这些以划拨方式供应的高校用地,原本是以公益性名义低价征用,如今高价转让后改为其他用途,中间存在的争议在所难免。
  云南大学宣传部一工作人员就直言,云大呈贡一期新校区建设的工程款就是杨浦校区的置换款。不过这个校区是被置换给昆明学院,仍作教学用途。
  2012年,高校用地的集中拍卖,曾让昆明的土地市场兴奋了一把。在目前昆明10宗已处置的高校用地中,有9宗土地是以拍卖方式出让的,而其中有6宗就得到市场的密集喝彩,以至于这几宗高校土地在拍卖时产生竞价争抢,最少的也有31轮,最高溢价甚至达到2.4亿元。
  不过,并非所有高校都步调整齐地走着同一条路。在卖地和置换的集体行动下,云南师范大学(简称云师大)一二一校区始终未纳入任何商业改造项目,他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实施一个围绕西南联大旧址进行保护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云师大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李红英对都市时报记者说,“围绕西南联大旧址核心区,将周边附属建筑物拆掉,恢复一部分西南联大的宿舍、图书馆和教室。”
  这是一个在政府主导下的学校公益项目,从头到尾不对外盈利。主体工作人员不过8个人。
  该项目自2010年着手准备,到2011年正式开始实施。一期项目建设已经完成。目前,云师大主体教学迁往呈贡,一二一校区除了一部分办学功能保留外,还有几个国家级教育基地保留。未来,一二一校区将加快建设红色旅游项目。
  云南大学翠湖校区,也是少有的几个不进入土地市场的地块之一。“我们是文物单位,同时也是云南高校的发祥之地,估计肯定会保留。”云大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目前,云南大学翠湖校区不仅是硕博研究生的校园,还将继续迎接每一届从呈贡过来的大四学生。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方便他们找工作”。

  高校里的“民生工程”
  高校原校址周边的商业化,被视为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
  主城区先期卖掉的高校地块大多抢手。有的竞价多达105轮,还有的溢价率达到123%。竞得者中,有煤老板,有不知名的新老公司,还有国内房企巨头。当然也有像云艺那样经历过流拍的,也有被底价拿走的,还有出现纠纷或搁置的。
  地块偏小,也是广受青睐的原因。在张洪看来,因为地块偏小,开发商进入的资金门槛相对低,在地段优越的情况下,许多中小开发商愿意投入。在上述9宗拍卖地块中,溢价1.58亿元的财大南校区就是由一家甫到昆明的公司拿下的。
  出色的地块禀赋,意味着土地价格不会便宜,这将在最终项目建成后影响项目的价格。
  在昆明市区已出让了的高校土地中,除交通学院王家营校区以及冶金学校北校区外,其余地块的每亩土地价格都在570万元以上,最高的达到了每亩1700多万元。而即便是价格稍低的冶金学校北校区地块,楼面地价也要1500多元/平方米。按地价占房价30%算,那么那里的住宅小区建好后,价格至少将不少于5200元/平方米。
  实际上,从那些已经处置了的高校校园情况看,云大和云师大的地段足以令房企老总们血脉贲张。这两所高校始终无动于衷,并不代表他们不需为债务担忧。事实上,“我们的债务不在其他高校之下。”云师大一教师对记者说,2012年7月之前,一个副处级干部每个月拿到手上的工资才3000元多一点。
  与之相比,周边高校土地置换的置换,未置换的也常常“打擦边球”,将周边业态能商业化的都商业化,收入所得可用于校内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是为“民生工程”。
  “我们的民生工程呢?”云师大除了将龙泉校区卖与财大,几乎再难觅其他的改善民生的工程。而这个在政府主导下,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的卖地项目,也一度在教职工中引发议论。现在这个基地改造项目,教职工的好感也不多,“红色旅游基地的改造项目不仅烧钱,未来建成后仍然是个完全的免费公益项目,看不到商业收益。”
  西南联大纪念馆是全国免费开放单位,是全国高校中唯一被纳入国家免费开放的纪念馆。在日常运转中,获得国家资金补助。
  李红英介绍,当年这个校区铁路以东的片区是西南联大校本部,共有124亩,所以以124亩为核心进行保护。“但是文化遗产保护并不仅仅是文物本体的保护,还包括周边的环境保护。比如说烈士墓前12米到20米之间,是不允许有任何市政建设的。”
  与之相似,云大的文物价值亦不言自明。在云大宣传部工作人员的答复中,云大翠湖校区亦不会通过卖地来筹款,政府没有这方面的规划。“一部分来自省里支持,一部分来自校友捐赠”。

  艰难的城镇化破题
  高校塑造着城市功能,构成半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人文气息又滋养着城市的气质。但这种气质正失去载体。  
  “高校用地变成商业和住宅用地,是城市发展、城市功能更新的必经阶段,是一个多方受益的事情。”昆明地产界业内人士李建说,教学用地是属于划拨性质用地,政府可以根据发展需要来进行回收,并在偏远的地方进行大的整合,这样学校可以保证生源,又可以保证规模,这样对学校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对城市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的价值。同时,房企可以通过整合让土地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政府在土地性质的转化过程中,也能得到土地的收益金、合理的税收等等。
  对于云南师范大学围绕西南联大旧址的保护行动,李红英认为,“这个事情将会造就一个双赢的局面”。只是,她所指的双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
  身为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的李红英,每年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参观者。历史人文精神的价值对时下人们的勉励作用,她或许是感受最深的人之一。她记得,台湾清华大学学生来到西南联大教室旧址前,高唱西南联大校歌的情形。“一个战时的流亡大学,作为一个实体,它已经不存在了。可是作为一种精神,它还在穿越时空,可想而知它的能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的旧址。那种穿越历史、传承精神的震撼,是胜过一切的。”
  “历史遗留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和血脉,能唤醒人们对城市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李红英说,“联大遗址片区与翠湖片区是相互呼应的。翠湖片区讲武堂周边还有很多旧居,那个地方也是当年西南联大学生文化的重要活动区。讲武堂与西南联大旧址,一文一武,遥相呼应。它们构成的翠湖文化圈是整个昆明的文脉,也浓缩了整个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最核心的精神意义。如果没有了西南联大旧址,没有了存在的载体,就只有纸上的东西。”
  如何同时满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这两者不相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会为城市现代化注入力量。这种精神能够辐射到下一代,需要决策者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李红英说,“这是国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我们能突破,也能为全国城镇化提供借鉴。”
  云南师范大学因为重大史料价值遗存的存在,得以保留。而在许多已毕业的其他高校学子看来,他们心中的母校情怀,则可完全被“城镇化的历史大趋势”覆盖,变得不值一提。
  高校的存在,曾在一段时间内塑造着城市功能,构成半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人文气息又滋养着城市的气质,并因学子的来去而充满皈依般的灵性。但这种气质正失去载体。未来,昆明将成为一座找不到母校的城市。这无疑将成为横在高校——这一文化传播者心头的伤疤。
  搬离主城进入新区的高校,配合了摊大饼的城市扩张节奏。虽然有优越的硬件设施作为补偿,但无疑失去了与城市紧密联结的机会。
  源于西方的“大学城”,按照英文的字面解释,即围绕一所著名大学发展起来的郊区新城。西方大学城不乏世界典范。著名的如英国牛津大学城和剑桥大学城,已发展了上百年的历史,出现了围绕剑桥大学形成的高科技产业群。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租校园空地后,逐渐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硅谷”。
  但是,新兴的呈贡大学城不仅跟西方的大学城有距离,自身发展还陷入某种困局:高校自身忙于还债;高校老师们在苦于缩水的工资的同时,每日在呈贡与主城之间来回奔波;众多学子们则备感脱离城市、脱离学术氛围……
  目前,昆明高校中绝大部分都已重心外移,主城区文脉式微。曾经从这些高校毕业的学子们,未来很可能再也寻不到母校的踪迹。   

4.jpg

3.jpg

2.jpg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