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大附中)垄断效应

云南·城事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它是中国贡献高考头名生最多的中学,1977年至今已出37人;它拥有“放羊吃草”式的学生教学方式,由于生源优秀,这个属于它的模式在云南难以被复制。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师大附中)每年六七月份都要做的一项工作。榜上的黄底黑字表明,2005年至今,该校年年出高考头名学生,包括今年在内,已有4年包揽云南省文理科头名;而恢复高考以来,该校已经贡献了37位头名学生,这令全国其他的高中望尘莫及。

  拥有“云南省一级完全中学”、“国家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基地学校”、“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一级示范学校”等招牌,以及一批国内著名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荣誉的师大附中,自然免不了被评头论足。在网上,它甚至被称为“神一样的存在”。

  是什么造就了师大附中?它能否被复制?

  生源,好生源,优秀生源

  网罗了昆明市乃至各州市的优秀生源后,师大附中有条件采取“放羊吃草”式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印象中,这里的高中三年很美好。

  师大附中靠什么出成绩?

  靠高考指挥棒下“精细化的管理”?很多人或许会立即想起自己“黑暗”的高三生活。不过,师大附中的毕业生们却多用“美好”一词来形容高中生活。高中三年,学校不会以“学习”为由挤占节假日;学校有超过40个社团,每年有艺术节、运动会,“和上大学差不多”。

  如今在中国农业大学念研二的冯杉杉曾向大学同学说起过师大附中的高中生活,她得到的是一连串“啊?”“啊?”的讶异之声。因为她说,高中时,男生热衷在班上传阅《男人装》之类的杂志,她自己则喜欢看武侠和言情小说,诸如《昆仑》、《左耳》,而老师基本不闻不问;老师也不把学生谈恋爱当做不可逾越的雷池,甚至每一届都有恋爱中的“差生”由学习好的伴侣带动起来,最后双双考入重点大学的佳话;另外,学校布置作业少,甚至有老师不爱改作业……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师大附中却采取了有些“放任自流”,甚至被形象地比喻成“放羊吃草”的教学方式。

  “生源质量决定三年后的出路。它把全市前三名(的学生)都拔掉,还有那么多尖子生,不出头名,怎么对得起它的生源?”昆明某高中的领导试图点醒对师大附中骄人成绩以及独特教学方式津津乐道的人们。

image

  在师大附中,从普通教师到校长都认可“占据最优生源的师大附中应当出好成绩”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网罗了昆明市的最优生源,2003年起,师大附中还面向其他15个州市招收公费生,招生范围控制为各州市中考成绩前三名(不含加分)的考生。除了考量中考成绩,师大附中还会组织专门考试,在州市的报名考生中再次择优。

  2003年,有27个入围州市中考成绩前三甲的学生顺利进入师大附中。此后,各州市对师大附中招揽前三甲考生的做法进行了封堵,“50个公费名额,招不到10个”。但是,来自各州市的优质生源对师大附中的意义依然明显:师大附中培养的学生中,2006年文科头名刘菡是从楚雄一中毕业的,2009年理科头名李欣则是在玉溪五中读的初中。

  最基本的特色:教师

  师大附中背靠为全云南省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云南师范大学,占尽了优选教师的便利;其它学校的优秀教师也自发地流向附中。

  7月5日,师大附中举行了招生说明会。校长关磊在给家长分析师大附中的成功之道时,把“优秀、稳定的师资队伍”作为重要因素,放在了生源的前面。

  其实,在2003年师大附中入驻高新区的新校址前,该校没有住宿条件,只面向昆明五华、盘龙两区招生,更别说招揽州市考生了。但是,就在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的26年间,师大附中用16年时间为云南省贡献了24位高考头名。

  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刘邦智,在1991至1996年间担任昆明市教育局中学教育处处长,曾组织、参与对昆明市中学的评估。他认为,背靠云师大,是师大附中早期发展的最大优势。当时的师大附中校长反复向刘邦智强调:“慎选教师”、“优选教师”,这是师大附中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

  显然,云师大是师大附中的底气所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云师大毕业的优秀学生就乐于到与母校只有一街之隔的师大附中工作。而作为云师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师大附中在挑选云师大的毕业生时不仅享有优先权,还有深入、细致地考察毕业生的便利。刘邦智就曾听说,师大附中通过云师大的老师、档案等,可以对毕业生的情况了如指掌,甚至提出细致要求,要个“逻辑思维好”或者“组织能力强”的毕业生,云师大都能照单满足。

  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其它学校的优秀教师也被师大附中青睐,其骨干教师中不乏来自各州市或昆明其它高中的优秀教师。例如师大附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为、教务处主任杨卫东,都是“教而优则进师大附中”。

  据该校高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武坚透露,每年四五月份,师大附中会发布“要求很高”的招聘信息,但是其它学校的优秀教师还是愿意来试一试。武坚在曲靖四中工作6年,

  成为该校的“中坚力量”后,通过笔试、面试、试讲等环节,才得以进入师大附中。

  优秀的在职教师为什么要跳槽到师大附中呢?

  亲戚朋友常会以羡慕的语气问武坚:“你们师大附中的成绩那么好,工资也很高吧?”

  其实不然。

  “(师大附中教师的工资水平)没有体现优劳优酬。”在招生说明会上面对上千家长,校长关磊为老师们叫屈。据介绍,实行“阳光工资”后,教师工资水平比照当地公务员,作为省属高中,师大附中比照的是云南省公务员;而省公务员的绩效标准低于昆明市,甚至城区公务员,这导致师大附中教师工资低于市级高中。师大附中老师普遍反映,工资比市级高中的老师低五六百元。

  武坚说,师大附中吸引优秀教师的原因不在于经济利益,而在于工作的成就感、荣誉感。很多高中老师会把师大附中当做事业的高点,因为在师大附中可以教出最好的学生、教出最好的成绩。

  不过,有师大附中的毕业生说“一半的老师在补课”,参加补课的学生有师大附中的,更有慕“师大附中老师”之名而去的外校学生。此外,师大附中老协补习学校等补习学校也常邀请师大附中在职教师到学校补课。武坚认为,补课对教师来说“在经济上会有一点帮助”。

  通过补课获得收入,这是教师们无可厚非的正当劳动所得。但是毫无疑问,这是师大附中在“高考好成绩”光环下产生的连带效益。

  有知情人士透露,师大附中的老师大部分住在学校附近的附中花园,可以较低的价格购房,可以走路上班,生活也很便利。

  “生源争夺战”获胜的秘诀

  生源、师资、硬件投入,可以看做拉动师大附中优秀成绩的三驾马车,良性循环不止。

  中考结束后,昆明的各所高中陆续通过媒体释放招生信息。上周,全市“初升高”进入填报志愿时间,热门高中之间打响了生源抢夺战,纷纷在学校举行几乎是有问必答的招生说明会。

  其实,报考昆一中的考生增多,并不能推高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原因还是在于师大附中——有望上师大附中的考生不会由于昆一中的预期录取线降低而选择后者。换句话说,考生不会“浪费分数”,去报考预期录取线比自己估分成绩低很多的学校,而往往是抱着“搏一搏,去更好的学校”的心态。

  所谓生源争夺战,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生源保卫战”。各学校只能守住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源。 

  好学生的特质都很相似。师大附中的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学校安排考试的考场时,以上次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这颇能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努力学习,争取留在第一考场”。

  “学校不要求坐班,但是老师都自觉地到办公室来。”武坚深有感悟。面对优秀的学生,老师也不敢停下来,“一有懈怠,就会感觉这个讲台站不下去了。”

  这一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自然地形成了良性互动。好成绩的出现,似乎就不再是难事了。

  成绩好了,社会的赞誉接踵而来,名校纷纷与师大附中联系提供免试推荐名额,散落世界各地的校友功成名就后,也乐于

  为师大附中发展出力……各种“优质资产”就像滚雪球一般积攒起来,形成推动师大附中下一轮发展的合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师大附中的学生、老师是当仁不让的“巧妇”,米自然也不可缺少。“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在招生说明会上,校长关磊解释道,“这说的就是硬件。”

  网上一篇名为《传说中的云南师大附中》的日志做了更详尽的解读:“(师大附中)有真草的400米塑胶足球场、塑胶篮球场12块,钢琴房有9台钢琴,而且都是进口的……”

  虽然无法通过公开资料获知每年师大附中获得财政投入的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省教育厅直管的省属高中,其投入是其他学校难以企及的。

  拥有了优质的生源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再加上良好的硬件设施,师大附中就拥有了“三驾马车”。而学生良性竞争、校友资源、云师大教育集团等优势就是马车上的螺丝钉。如此,师大附中就进入了一个令其他学校无法望其项背的良性循环:好学生加好老师,通过“放羊”,获得好成绩、好声誉,而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循环不止。

image

  昆明需要一大批好学校

  师大附中成为中国出高考头名学生最多的学校,正是昆明乃至云南的中学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的一个注解。

  神一样的师大附中”能给昆明,乃至云南的教育,以及全社会以什么启示?

  刘邦智把雅思、托福考试比作“全球人才收割机”,而师大附中对云南考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就犹如雅思、托福之于优秀人才,好学生心甘情愿进入师大附中。

  师大附中的存在,会不会导致昆明高中教育出现马太效应?其它高中的生源、师资的空间能否保证?

  刘邦智认为,师大附中的招生规模有限,正取生名额更是只有几百人;而且中考填报志愿时,考生只能选择1所一级完中,“其它学校生源质量还是有保障的”。此外,一些高中可以沿着自身的特色发展,比如昆三十三中突出外语、昆十五中突出文艺特长生等等。

  “自制力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在师大附中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师大附中的招生说明会上,主席台上的声音不断提醒家长。

  昆一中校长赵灿东则在该校招生说明会上明确告知家长,昆一中会坚持“领羊吃草”,不是“放羊吃草”,更不是“牵羊吃草”;也会继续开设“实验班”。显然,昆一中等学校深知师大附中模式不可复制,要想紧跟甚至超过师大附中,只能靠“苦出来”。

 

 

« 上一篇下一篇 »